麻豆传媒映画

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search

麻豆传媒映画 News

麻豆传媒映画 News

犹太的民族起源(四)

在一个社会的危机时刻,是否有一个有才干的领袖来力挽狂澜是至关重要的,圣经中所记录的文士以斯拉(活跃于公元前480年至440年)就是一个例子。

 

 

文士以斯拉与孔子的比较

作者:孔慕仁

译者:李梦晨

内容特别鸣谢:张博蓉

 

在一个社会的危机时刻,是否有一个有才干的领袖来力挽狂澜是至关重要的,圣经中所记录的文士以斯拉(活跃于公元前480年至440年)就是一个例子。在那个犹太人失去民族身份认同的年代,以斯拉以自己的智慧和活力,拯救了那些从巴比伦回到了以色列的犹太人的民族精神。他使得圣经中所载的来自以色列古代先知的文化传统得以继续传承下去。如果不是以斯拉的努力,这些古老的传统很可能已经被遗忘;而以斯拉也因此被后人奉为伟大的圣人。从某种程度上说,以斯拉于犹太文化的重要性可以与孔子于礼乐文化相提并论。因为孔子也正是通过以“克己复礼”为基础,主张恢复过去西周的礼乐制度来解决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乱象。

 

此插画归属于作者熊水皂

一、在耶胡德的羸弱国家

正如在我们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的,在公元前539年,在波斯帝国的王居鲁士征服了巴比伦帝国后,他允许原被流放到巴比伦的犹太人重返以色列并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并允许他们在一个名叫耶胡德(驰别丑耻诲)的小国中自治。驰别丑耻诲是犹大(闯耻诲补丑)这个词的变体,指的是巴比伦人曾征服的一个南方犹太王国。波斯王任命了一位犹太总督负责统辖耶胡德,维持秩序以及为波斯帝国征税。然而,只有很少一部分的犹太人离开已经适应了的巴比伦回到耶胡德生活。因此,尽管圣殿在公元前516年得以重建,犹太国家仍然是一个小而羸弱的国家。

然而这一情形在仅仅两代人之后,于波斯王阿尔塔薛西斯一世(Artaxerxes I)统治时,得到了好转。这位强大的波斯帝国领袖对帝国的统治始于公元前465年,并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24年他逝世。

 

这张照片拍摄了一个在伊朗发现的圆筒印章,这是一种刻有文字或艺术场景的圆柱体物件,在古代用于在湿粘土上压印。这枚印章上所呈现的领导者形象被推测为波斯王阿尔塔薛西斯,同时它刻画了波斯王用长矛杀死一名戴着埃及贵族帽子的俘虏(从其装扮来看他可能是古埃及法老),并俘虏了四名士兵的场景。元件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二、对于尼希米以及他使耶胡德强盛的故事

尽管本文将主要专注于文士以斯拉的故事,在此之前,我们必须提到他的同道尼希米。尼希米是犹太人的一位政治领袖,也在帝国城市苏萨(厂耻蝉补)担任波斯王的亲信大臣。同时作为阿尔塔薛西斯的酒政(斟酒官),他时不时地有许多直接接触波斯王的机会。因此他在耶路撒冷为以斯拉的神职工作打下了政治基础。

圣经记载,尼希米的兄弟哈拿尼雅来到耶路撒冷时,径直对他说:耶路撒冷的城墙自从被巴比伦人毁坏以来,至今仍然荒败,以至于犹太居民们还暴露在邻国敌人的袭击之下。其中就包括了亚扪人。亚扪与以色列为邻,位于今天的约旦。不过最麻烦的还要数撒马利亚人,公元前723年,亚述人打败并流放了以色列的北部十个支派,作为外邦人的撒马利亚人由此箩进入以色列北部取代了十个支派。

从哈拿尼雅这听说了这事以后,尼希米请求波斯王能允许他率领使团前往耶胡德察看并整顿那里的情况。他讲明自己的使命(在某种程度上他的使命就是向祖辈尽孝),说:“求王差遣我往犹大,到我列祖坟墓所在的那城去,我好重新建造;”就这样,尼希米勇敢地提出了暂别公职的请求。&苍产蝉辫;波斯王应允了他,并询问了他离职的时长。圣经中并未记载具体是多久,但按我们估计大约是一到两年。尼希米为此准备了将用来建设耶路撒冷的木材,王还赐给他护送的骑兵以确保路途平安。

在刚抵达耶路撒冷不久,尼希米便独自骑马夜行,进行了一次秘密探险。他希望借此勘察耶路撒冷被毁坏的城墙。在亲眼看见耶路撒冷的凄惨景象后,他以波斯王的应许为令,鼓励犹太领袖们修筑城墙。

 

尼希米在马背上勘察耶路撒冷被毁坏的城墙。

作者:古斯塔夫·多尔(Gustave Dore 法国, 1866

 

然而,犹太人的敌人们,尤其是撒马利亚人和亚扪人对这件事感到不快。他们威吓犹太人,但尼希米充满信心地回答:

我回答他们说:“天上的神必使我们亨通。我们作他仆人的,要起来建造;你们却在耶路撒冷无份、无权、无纪念。” (尼希米记2:20 和合本)

在随后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尼希米鼓励着犹太人们重建城墙和耶路撒冷的城门。由于敌人们威胁要袭击参与建设的人们,这项工作进行得愈发困难。为了防止灾难的发生,尼希米谋划了一个计策:工人们将在侍卫的陪伴保护下工作,或者直接让工人们随身携带武器。尼希米从他的角度记述了这一事件,并被载于圣经:

从那日起,我的仆人一半做工,一半拿枪、拿盾牌、拿弓、穿(或译:拿)铠甲,官长都站在犹大众人的后边。&苍产蝉辫;修造城墙的,扛抬材料的,都一手做工一手拿兵器。&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尼希米记&苍产蝉辫;4:16-17&苍产蝉辫;和合本)

描绘了尼希米监察耶路撒冷城墙重建的场景。画面左侧是一名正在站岗的士兵,以抵御企图阻挠犹太人建造城墙与城门的敌人。此图片来自于一本圣经插图本,作者是斯堪的纳维亚裔美国牧师阿道夫·霍尔特(Adolf Hult),出版于1910年。

最后,尼希米成功地重建了耶路撒冷的城墙和所有古城门。这些都被他详细地记录了下来,并留存在《尼希米记》中。从此耶路撒冷的防御工事极大地增强了犹太小国耶胡德的军事和政治力量。

 

除此之外尤为重要的是,在该过程中,尼希米发现当时有些富有的地主剥削穷苦百姓。他便劝导那些有钱有势的人把财富分一些给他们贫穷的犹太同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不公现象。事实证明,尼希米有着足够的影响力来驱使上层阶级免除穷人的债务,甚至分配小块的土地给他们以维持生计。这些举措都帮助小小的耶胡德国打造出了一个更强健的社会。

 

 

叁、文士以斯拉强化古老犹太传统

如果说尼希米在政治上逐渐使犹太国家变得强健,那么文士以斯拉就担起了复苏犹太民族精神的责任。以斯拉之所以被称为“文士以斯拉”,正是因为他来自于受过教育的精英阶层,他同时精通希伯来语(摩西和古代先知在《摩西五经》中所用的语言)和阿拉米语(当时中东地区的国际语言)。和尼希米一样,以斯拉也是波斯王阿尔塔薛西斯的亲信大臣。据圣经记载,在罗马王统治下的第七年,也就是公元前458年,以斯拉在罗马帝国的应允下,率领着数千犹太人来到耶路撒冷投入建设。罗马帝国允许他们一行人携带大量的金银和牲畜到耶路撒冷的殿中供奉。他们一行人不仅受到王的保护,而且一路上的税金和过路费也都被免除了。

一到耶路撒冷,他们便到圣殿中献上动物为祭,这里他们去的圣殿是耶胡德第一个犹太裔的统治者所罗巴伯(窜别谤耻产补产别濒)在公元前516年所建的。此外,以斯拉还把他从巴比伦带来的金银存入了圣殿的库房中。

然而,以斯拉很快发现,那些生于巴比伦,后回到以色列居住的犹太人们已然遗弃了他们祖辈的习俗和摩西五经所记载的律法。更糟糕的是,这些居住在以色列的犹太人甚至都不清楚犹太教最基本的信条。举例来说,他们连基本的犹太节日都不知道。以斯拉认为,政治自治和圣殿屹立都不足以确保犹太人强有力的团结一致。在他看来,复苏犹太民族身份前提是严格遵守摩西和先知的传统。

 

这是一副描绘了以斯拉形象的古老画卷,画中以斯拉正在诵读卷轴上的律法。这幅画被发现于叙利亚一间名叫Dura-Europos的犹太会堂的一块木板上,这所会堂建于公元244年,并在1932年被考古学家发现。它所描绘的以斯拉的衣着和装扮都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风格。

 

于是,以斯拉聚集了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开始向他们诵念律法。他大概是一位非常能鼓动人心的师者,因为人们能一听就听好几个小时,并被鼓励着接受了古老的律法。圣经中描述了这样的画面:

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自己的城里。那时,他们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门前的宽阔处,请文士以斯拉将耶和华藉摩西传给以色列人的律法书带来。&苍产蝉辫;七月初一日,祭司以斯拉将律法书带到听了能明白的男女会众面前。&苍产蝉辫;在水门前的宽阔处,从清早到晌午,在众男女、一切听了能明白的人面前读这律法书。众民侧耳而听。&苍产蝉辫;文士以斯拉站在为这事特备的木台上。……以斯拉站在众民以上,在众民眼前展开这书。他一展开,众民就都站起来。&苍产蝉辫;以斯拉称颂耶和华至大的 神;众民都举手应声说:“阿们!阿们!”就低头,面伏于地,敬拜耶和华。&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尼希米记&苍产蝉辫;8:1-6&苍产蝉辫;和合本)

如果您读过我们的其他博文,您也许已经知道阴历七月的第一天是犹太新年;然而当时这些犹太人却对此一无所知!圣经里记载,当人们意识到他们对摩西的律法是如此知之甚少时,他们便开始哭泣。以斯拉对他们说:不要哭泣,因为今天是一个节日,你们应当庆祝。

他们清清楚楚地念神的律法书,讲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省长尼希米和作祭司的文士以斯拉,并教训百姓的利未人,对众民说:“今日是耶和华-你们 神的圣日,不要悲哀哭泣。”这是因为众民听见律法书上的话都哭了;&苍产蝉辫;又对他们说:“你们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有不能预备的就分给他,因为今日是我们主的圣日。你们不要忧愁,因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是你们的力量。”&苍产蝉辫;于是利未人使众民静默,说:“今日是圣日;不要作声,也不要忧愁。”&苍产蝉辫;众民都去吃喝,也分给人,大大快乐,因为他们明白所教训他们的话。&苍产蝉辫;(尼希米记&苍产蝉辫;8:8-12&苍产蝉辫;和合本)

这幅画描绘了以斯拉拿着羊皮纸卷轴向耶路撒冷的人们诵念的场景。摘自《卡塞尔插图通史》第一卷——早期历史与希腊历史,作者艾德蒙德·奥利耶(Edmund Ollier),伦敦,1890

 

于是,犹太人们便庆祝新年节日,第二天又一起回去学习更多的律法。他们学习了住棚节的律例习俗——也就是在棚中居住七天——等诸如此类的律法,并开始充满热情地遵守:

次日,众民的族长、祭司,和利未人都聚集到文士以斯拉那里,要留心听律法上的话。&苍产蝉辫;他们见律法上写着,耶和华藉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在七月节住棚,&苍产蝉辫;并要在各城和耶路撒冷宣传报告说:“你们当上山,将橄榄树、野橄榄树、番石榴树、棕树,和各样茂密树的枝子取来,照着所写的搭棚。”&苍产蝉辫;于是百姓出去,取了树枝来,各人在自己的房顶上,或院内,或 神殿的院内,或水门的宽阔处,或以法莲门的宽阔处搭棚。&苍产蝉辫;从掳到之地归回的全会众就搭棚,住在棚里。从嫩的儿子约书亚的时候直到这日,以色列人没有这样行。于是众人大大喜乐。&苍产蝉辫;从头一天直到末一天,以斯拉每日念 神的律法书。众人守节七日,第八日照例有严肃会。&苍产蝉辫;(尼希米记&苍产蝉辫;8:13-18&苍产蝉辫;和合本)

圣经记载,在文士以斯拉的传授下,人们在数周的时间里学习了摩西五经,并且都承诺遵守犹太人的古老律法。可以说,文士以斯拉在犹太文化低迷的关键时刻拯救了犹太信仰。如若没有他这样勇敢地与无知斗争,教导人们学习犹太传统,犹太信仰或许已经消失在历史之中。

 

四、文士以斯拉的名声与贡献

几个世纪以后的拉比们记录了许多对于文士以斯拉的故事,人们不仅视他为一位渊博的精神领袖,甚至将他和摩西相提并论。据记载,上帝拣选了摩西,并让他领受上帝的律法;也正是因为摩西将上帝的律法传授给犹太人,他被认为是犹太历史中最伟大的先知。拉比们说:以斯拉完全配得直接从上帝那里领受律法,只不过摩西出生得更早。他们还说,以斯拉实际上对摩西五经中的律法记载有所变动,这些记载最初是用一种类似于迦南文字的古希伯来文字书写的。

 

1880年,在耶路撒冷地下发现的一条由犹太国王希西家建于公元前8世纪的水渠,原用于保护这座城市免受亚述王的攻击。现藏于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

以斯拉用当时盛行的文字,也就是阿拉米语重新整理了律法。从此以后,这种文字被广泛承认为是犹太社会中最常用的希伯来语。这也足以证明以斯拉在他的时代和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都被视为权威。

这是公元前3世纪的一份双语铭文,前半部分是希腊语,后面是阿拉米语,记载着坎大哈的信奉佛教的印度国王阿育王颁布的法令。原藏于喀布尔博物馆,后在阿富汗战争中佚失。

后世的拉比们把“大议院”(the Great Assembly)的建立也归功于文士以斯拉。大议院由一群圣贤组成,他们修订的24卷圣经流传于后世。此外,犹太人一般还认为以斯拉主持了希伯来语文本的发音和标点的校正。根据推测,在以斯拉所生活的时代就已经有许多犹太人不再通晓希伯来语。而阿拉米语已经成为了在巴比伦生活的犹太人的日常语言。甚至古希伯来语在以色列也几近被遗忘了。面对这个问题,传说以斯拉用阿拉米语重新翻译了整部圣经 (阿拉米语与希伯来语非常接近,因为三者之间有大量相通的词汇和语法,所以这两种语言和阿拉伯语可以说是姐妹语言)。 从现代学者的怀疑论角度出发,虽然以斯拉的工作可能存在夸大的成分,但其中对于他开启了这项翻译工作的内容还是大致可信的。这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使得摩西律法和先知传统不再局限于受过教育的精英,而是转向所有犹太百姓。

 

五、文士以斯拉与孔子之对比

中犹文化交流会意在探索中国文化与犹太文化这两种古老文化的相通之处。本着这种精神,我们可以将以斯拉和生活在两个世代之前的孔子(公元前551年至479年)进行比较。相同的是,这两位圣贤都同样面临着政治和文化上的危机,同时,他们也都转向传统的的古老教义来寻求他们那个时代问题的答案。孔子把他的时代的政治混乱归咎于道德的沦丧和传承周朝早期礼乐制度与传统典范上的失败。诚然,以斯拉和孔子之间有着诸多巨大差异,孔子诚然是一位有着高度创新意识的思想家,他提供着新颖的观点和思想,由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进行传播和诠释;然而孔子在他的时代从来都不是一个政治领袖。儒家学说在历经子思,孟荀等学派后,直到孔子离世后几百年后的汉朝才得到朝廷独尊,成为官学国教。而以斯拉则与其完全不同,他在生时便把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传统教导给犹太人,并激励犹太人遵照执行。尽管在他生时不得意,孔子也以“克己复礼”为荣,深信自己受命于天,是天命要他承担起在礼崩乐坏社会中重振社会精神的大任,并传“道”于天下。正如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虽当时没有受到执政者们的青睐,孔子却诲人不倦,激励了许多追随的弟子继续传承改革。传闻孔子在复礼的过程中还搜集旧典,并编成“五经。”

正如前文提到的,文士以斯拉同样被认为是整理确定了摩西律法(即摩西五经)和圣经其他19卷,总计24卷的最终文本的人。更重要的是,正如孔子通过对弟子的教化来巩固“五经”中的古代传统和价值观念一样,他确保了犹太人能遵照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教导生活。

不过,现代的学者并不完全认同这些观点。他们更倾向于认为“五经”作为文本固定下来是在孔子时代之后,现代的圣经学者也提出圣经的文本是在以斯拉时代后的大约二叁百年后才固定下来的。不过无论如何,是孔子把周朝传统的礼乐制度置于教化中心的这一观点,与以斯拉在明确摩西五经和圣经的众多章节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都同样地已经得到了现代学者认同。

 

Share

FacebookTwitterLinkedInWhat's AppEmailPrint

Follow Us